新諍信參加第三屆化工知識產權與創新發展論壇,攜手行業共筑知產保護新生態
時間: 2025-04-11 點擊率: 121
.jpg)
2025年4月10日-11日,“第三屆化工知識產權與創新發展論壇”在青島成功舉辦。本屆論壇以“創新引領化工前行,知產助力發展續航”為主題,吸引了200余位化工企業代表、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專家學者等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化工行業知識產權保護與創新發展的前沿議題,為行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論壇圍繞化工行業知識產權司法政策、專利保護策略、商業秘密管理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入交流。與會專家結合最新政策動態與典型案例,分享了化工領域知識產權布局、侵權風險防控的實踐經驗,為行業創新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新諍信作為合作伙伴深度參與此次論壇,并在現場充分展示了服務團隊在化工領域知識產權保護的創新成果與專業能力。

新諍信亮相展臺,賦能化工知產保護
作為論壇合作伙伴,新諍信在會場設立展臺,與參會嘉賓深入交流,重點分享了專業團隊在化工產業商業秘密保護領域的前沿研究成果。結合司法案例與行業痛點,新諍信團隊深入剖析,指出化工產業商業秘密主要呈現以下四大特點:
1)技術信息為核心商業秘密資產,配方工藝易泄露。化工企業商業秘密多集中于產品配方、生產工藝流程及設備設計參數等核心環節。例如在“卡波”案中,技術人員非法拷貝配方與工藝技術,直接導致競品侵權生產,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
2)經營與技術信息往往交織在一起雙重泄露。客戶名單、定價策略等經營信息常與技術秘密共同構成侵權。例如中天電纜案中,離職員工同步泄露生產工藝與原客戶資源,雙重泄密行為會進一步加劇企業損失。
3)人腦記憶是常見泄密隱患。技術人員憑借經驗記憶復現生產工藝的現象較為突出。如“LS-1涂料”案中,離職員工僅憑人腦記憶就可以指導生產競品,無需書面資料即可完成技術轉移,給企業商業秘密保護帶來極大挑戰。
4)技術是否實質相同是爭議焦點。約1/3案件需司法判定侵權技術是否與原告技術“實質相同”。“香蘭素”案中,法院通過工藝細節(如縮合塔串聯數量差異)進行比對,最終認定侵權成立。
基于上述特點,新諍信團隊提出化工企業商業秘密管理工作應把握以下要點:
1)明確商業秘密范圍:覆蓋工藝流程、配方單、實驗記錄、專用設備圖紙等關鍵內容,并建立分級管理制度,對不同等級商業秘密采取不同程度的保護措施。
2)強化人員風控:鑒于員工泄密占比超80%的現狀,企業應通過保密協議、權限分離(如配料與投料崗位隔離)、信息編碼化(物料ID)等措施,降低泄密風險。
3)完善保密措施:保密措施應具備有效性,能夠防范不正當手段獲取商業秘密;具有可識別性,例如讓員工明確知曉自身保密義務;適當性,能夠與行業特性相適配。
4)提高司法鑒定成功率:綜合運用環評報告、專利文獻等多種取證手段,靈活采用時間線推定、成分推定工藝等方法,破解司法鑒定難題。
創新驅動發展,知產護航未來
本次論壇為化工行業搭建了知識產權交流與合作的高效平臺,進一步強化了“創新保護”與“產業升級”的雙向聯動。新諍信作為國內領先的知識產權全鏈條服務機構,將持續深耕化工領域,以專業化、國際化的知識產權服務,助力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